1. 引言
本文主要是論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。隨著中美之間的關稅和貿易緊張局勢,中國各地的部門和公司貸表加倍了決心,以迅速,有意義的方式發展中國的國內集成電路IC業務,以減少對目前由位于美國和其他國家/地區的公司供應的關鍵IC組件的依賴。
特別是在存儲器IC市場,蕞近的一些頭條新聞和報道宣稱中國大陸是“不可阻擋的”,并將很快達到三星,SK海力士和美光的產量和技術水平。當出現這些類型的聲明時,就需要對實際情況進行考察。
2. 產業現狀
考慮到中國弟一家本地DRAM供應商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(CXMT)將于今年年底前提供其首批DRAM產品樣品。該公司擁有數千名員工,每年的資本支出預算約為15億美元。相比之下,美光(Micron)和SK海力士(SK Hynix)分別擁有30,000多名員工,三星的內存部門估計有40,000多名。此外,2018年,三星,SK海力士和美光的總資本支出為462億美元。這就是現實的情況!
總體而言,DRAM和閃存在去年中國1551億美元的IC市場中占41%。盡管有些報道使我們相信中國的晶圓廠產量正在快速增長,并且技術的進步(特別是在內存方面)將趕上嶺先供應商的進步(在某些情況下需要3-5年!),但IC Insights完全不贊同這個說法。
3. 市場分析
盡管中國繼續在其內存制造基礎設施上進行大量投資,并開發了一些巧妙的設計創新,以期避免潛在的專利糾紛,但IC Insights仍然極度懷疑是否能在未來十年內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本地內存產業,以及可以滿足其對存儲IC需求。
在許多觀察者當中,大多數觀察者忽視了一個主要問題,即中國越來越依賴其IC需求,這是因為它缺乏本土的 非內存 IC技術。當前,中國沒有主流的模擬,混合信號,服務器MPU,MCU或專用邏輯IC制造商。而且,這些IC產品細分市場占了去年中國IC市場的一半以上,而這些根深蒂固的外國IC生產商則擁有數十年的經驗和數千名員工。
IC Insights認為,中國公司要在非內存IC產品領域中獲得競爭力需要數十年的時間。盡管每個人都專注于中國在內存市場的發展,但要在非內存IC領域自力更生,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。
圖1顯示了中國的IC市場與中國的IC產能。如圖所示,2018年中國的IC市場(對中國的IC銷售額)達到1550億美元。
圖1 中國的IC市場以及產能預測
2018年在中國銷售的價值1,550億美元的IC中,只有240億美元(15.5%)是在中國制造的。然而,在2018年在中國制造的價值240億美元的IC中,總部位于中國大陸的公司僅生產了65億美元(27.0%),僅占中國1,550億美元IC市場的4.2%。臺積電,SK海力士,三星,英特爾和其他在中國大陸設有IC晶圓廠的公司生產了其余的產品。IC Insights估計,在中國公司制造的65億美元IC中,約有10億美元來自IDM,55億美元來自SMIC等代工廠。
4. 未來展望
如果如IC Insights預測的那樣,到2023年,中國的IC制造業增加到452億美元,那么中國的IC產量仍僅占預測的2023年全球IC市場總額5388億美元的8.4%。即使在某些中國生產商的IC銷售量大幅增加之后(許多中國IC生產商都是代工廠,他們將其IC出售給將這些產品轉售給電子系統生產商的公司),但基于中國大陸的IC產能即時到2023年,也僅約占全球IC市場的10%。
5. 總結
綜上所述,針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,目前中國大陸本地對IC的市場需求占全球的比例是很大的,但是中國大陸本土的晶圓廠的產能,以及相關的產業技術尚未達到能夠自給自足的水平。這就要求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內的各個企業能夠加大投資,發展出屬于自己的技術,才能在未來的某1天趕上并超越世界上其他更有經驗和實力的廠商。
加載中